爬行9天回国的肖家喜如何评价越军:坏主意想尽女兵当众脱衣
1978年春天,20岁的肖家喜穿上了绿军装。那一天,他激动得彻夜难眠。看着崭新的军装,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模样:或许能成为一名战功赫赫的军人,让家乡父老以他为荣。怀揣着这份朴素的梦想,肖家喜踏上了开往军营的列车。
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距离。在新兵连结束训练后,肖家喜被分配到了50军150师488团,却不是他期待的战斗岗位,而是一名给养员。
给养员就是管理伙食的后勤兵,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,采购食材、运送物资、计算账目,虽然也是部队不可或缺的岗位,却总让肖家喜觉得离自己的军人梦想越来越远。
不甘心的肖家喜曾多次找到连队领导,请求调往战斗班排。换来的永远是一句"服从命令就是军人的天职"。无奈之下,肖家喜只好慢慢接受现实,开始认真钻研起给养工作。
但这个曾经对后勤工作不屑一顾的年轻人,渐渐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出了不平凡的能力。他总是起得最早,采购最细心,账目最清楚。战友们都说,自从肖家喜当上给养员,食堂的伙食比以前可好多了。
1978年底的一天,肖家喜正在清点库存,收音机里突然传来了关于越南军队在边境挑衅的新闻。他的心猛地跳了一下:他知道,一旦开战,后勤保障就显得很重要。
为了随时有可能到来的战争做准备,肖家喜开始主动参加连队组织的军事训练。白天忙完给养工作,晚上就跟着战斗班的战友们一起练习射击、战术动作。有时训练到深夜,第二天天不亮又要去采购,但他从未叫过一声苦。
1979年2月17日,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,铁流滚滚南下,给肆意挑衅的越军以沉重打击。一时间,谅山、高平、同登等越南北部重镇相继被我军攻克。
肖家喜所在的50军150师488团也随大军向南推进。每当看到战友们扛着枪奔赴前线,他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。作为给养员,他的主要任务是确保部队的后勤补给,可他多么希望能和战友们并肩作战。
3月中旬,我军完成预定作战目标后开始有序撤军。越军不甘失败,调集部队企图围歼我军。战场形势急转直下,撤退的路上处处暗藏杀机。
3月11日,一个看似平静的清晨,488团2营在班英以北的山区遭遇越军伏击。密集的枪声在山谷间回荡,顷刻间硝烟弥漫。当时肖家喜正在运送给养物资,听到枪声立即放下物资,抄起枪跑向战场。
这是肖家喜第一次真正参与战斗。硝烟中,这个平日里只管买菜的给养员,此刻却表现出惊人的勇气,和战友们一起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。
越南军队的狡猾超乎想象。他们曾在丛林里与美军周旋,将游击战发挥到极致。战士们穿着便装混入百姓之中,利用不向平民开枪的军纪,猝然发动袭击。枪声响起时,往往已来不及反应。李伟记得一次行军,几个身着长衫的女子迎面走来,笑容可掬。
突然,其中一人褪去衣衫,赤身裸体站在队伍前。战士们愣住的瞬间,子弹如雨点般袭来。李伟扑倒在地,耳边是战友的惨叫。那一刻,他明白了:战争没有底线。生存成了更大的挑战。水源被越南人下了毒,山泉清澈却致命;战场下游的河水带着尸臭,无法入口。
激战持续了十几个小时,我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,肖家喜和其他六名战友暂时脱离了主力。他们简单掩埋了牺牲的战友,在指导员的带领下,沿着山间小路向北撤退。
就在他们穿过一片茂密的丛林时,四面八方突然响起密集的枪声。越军早已设伏,他们陷入了重重包围。千钧一发之际,肖家喜咬了咬牙,对指导员说要主动引开敌人,为大家争取突围的机会。
指导员断然拒绝了这个危险的提议。但不等其他人反应,肖家喜已经端着枪,猛地冲向另一个方向。他边跑边打,故意发出巨大的声响。果然,大部分越军被他吸引,朝着他追了过去。
密集的子弹在肖家喜身边飞舞,打断了路边的枝叶。他敏捷地在灌木丛中穿梭,用零星的还击吸引敌人注意力。突然,一阵剧痛从臀部传来,他清楚自己中弹了,但他仍咬牙坚持着,直到确认战友们已经安全撤离。
这时天色已暗,肖家喜拖着受伤的身体,躲进了一个隐蔽的山洞。他用撕破的衣服简单包扎了伤口,清点了一下随身的装备:一支56式步枪,320发子弹,5颗手榴弹。虽然身负重伤,但他暗暗发誓,即便战死,也要死在回家的路上。
黑暗中,肖家喜蜷缩在阴冷的山洞里,臀部的伤口传来阵阵剧痛。这是他在异国他乡的第一个夜晚,前方还有漫长的归途等待着他。
为了避免打草惊蛇,肖家喜选择在夜间行动。他紧紧握着指北针,靠着北斗星的指引,一步一步地向祖国的方向爬行。背上的枪和弹药压得他喘不过气,但他始终没放弃这些装备。
第三天,饥饿和脱水开始严重困扰着这个年轻的战士。野果和露水成了他唯一的食物来源。但更糟的是,伤口慢慢的开始发炎化脓。在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,他不得不用贴身携带的刺刀,咬着牙将伤口里的腐肉和蛆虫清理出来。疼痛让他几近昏厥,但求生的意志让他从始至终保持着清醒。
在第五天,他遇到了最危险的时刻。几个越南放牛人朝他藏身的方向走来。此时的他已经虚弱不堪,连举枪的力气都快没有了。千钧一发之际,他想起了一个主意:用石头惊吓牛群,让它们带着放牛人离开这片区域。
饥渴难耐时,他只能喝一些路边水塘里发黄的积水。但他很快发现,不是所有的水源都可靠。有些水中被越军下了毒,有些则因为战场上的尸体而变得腐臭。经过几次教训,他学会了只在稻田里取水,虽然浑浊,但至少不会致命。
第七天的夜里,高烧让他产生了幻觉。他仿佛看到了连队的战友们在向他招手,看到了家乡的老樟树在向他点头。但他始终没放弃,依然紧握着那支沉重的步枪,艰难地向北移动。背上的弹药早已和血肉黏在一起,每动一下都如刀割般疼痛,但他宁愿承受这样的折磨,也不愿丢下这些装备。
就这样,在这片陌生而危险的土地上,一个重伤的战士用顽强的意志,在死亡线上与命运抗争。他不清楚自己还要爬多远才能见到祖国的土地,但他知道,只要还有一口气,就要继续向北,向着那个代表着希望的方向前进。
1979年3月31日,中越边境线上的哨兵忽然听见南边传来异响。透过暮色,他们看到一个浑身是血的身影正在艰难爬行。当他们上前查看时,发现这个伤痕累累的战士,居然还背着完整的武器装备。
这个顽强的战士就是失踪9天的肖家喜。当战友们把他送进野战医院时,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:他的伤口深可见骨,衣服早已和血肉黏在一起,但那支56式步枪和身上的弹药却一件不少。
在野战医院简易地处理后,由于伤情严重,肖家喜被转送到广西自治区军区185医院。军医们在给他清理伤口时,无不为之动容。伤口已经溃烂,里面不仅有腐肉,还爬满了蛆虫。
随后,因为伤势复杂,肖家喜又被转往昆明军区总医院。在这里,他接受了最专业的治疗。当医生问他为什么非要带着那么重的武器装备时,他虚弱地说:"这是一个军人的尊严,我宁愿死,也不能让它们落入敌手。"
1979年9月17日,正式授予肖家喜"钢铁战士"的荣誉称号。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给养员,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精神。
伤愈后的肖家喜并没有因荣誉而改变。1979年5月,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。两个月后,他从一名普通战士被提拔为干部。这个来自四川山村的青年,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什么是"钢铁战士"。
1986年,他更是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,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。如今的肖家喜已经退休,过着平静的晚年生活。但在人们心中,那个在异国他乡爬行九天、负重前行的战士形象永远都不可能褪色。他用实际行动证明,英雄并不全是冲锋陷阵的尖兵,一个普通的给养员一样能成为令人敬仰的"钢铁战士"。
致敬我们的反击战英雄肖家喜,钢缺战士!精神永存![比心][比心][比心]